1945年4月30日,希特勒与爱娃携手自杀,第二天迎客松配资,戈培尔也带着全家一同自尽。然而,希特勒的亲密“戈”友——赫尔曼·戈林,却没有选择自杀,而是选择了逃避死亡,因为他深知死亡的恐惧。
有趣的是,尽管形势已十分严峻,第三帝国已经破碎,戈林依然对“元首”的宝座充满了渴望。按理说,希特勒一死,第三帝国几乎已经成为废墟,元首这一职位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争夺的意义。然而,戈林对权力的执迷并未因此消退。即便第三帝国已经土崩瓦解,他依旧希望自己能坐上元首的位置,哪怕只是暂时为之一日“元首”,他也在所不惜。
可惜的是,希特勒临终时早已立下遗嘱,指定德国海军元帅卡尔·邓尼茨为接班人。得知此事后,戈林暴跳如雷,心中的愤怒无以言表,但面对这一命运的安排,他也只能无奈接受。
展开剩余74%随着战争的结束,第三帝国迅速瓦解,戈林既不想死,也不愿入狱。他开始在苏联、英美阵营之间周旋,试图通过投降和委曲求全来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机会。然而,他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已经无法抹去。戈林指使纳粹空军进行大规模的轰炸,导致数万无辜的英国平民丧生。此外,戈林还通过掠夺战败国的财富和珍宝,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私人收藏室,里面的宝物价值连城,堪比任何一座世界级博物馆。
为了获得自己钟爱的艺术珍品,戈林毫不犹豫地采取暴力手段迎客松配资,甚至不惜杀戮。他被艺术品商人称为“柏林的强盗”,这个称号充满了对他无情掠夺行为的深刻反感。
最终,戈林在被捕后意识到,自己无可逃避地面临着死刑。既然逃不掉,那么他决定选择一个“更舒适”的死法。于是,戈林不知从何处得到了氰化钾毒药,并将它藏在自己衣服的衣角里。入狱后的日子里,戈林每天深夜都会摸一摸那瓶毒药,却始终没有勇气服下。他心里仍抱有一丝侥幸,认为或许会有奇迹发生,或许最终他不会被判死刑。就在这样的心理挣扎和焦虑中,戈林的体重从127公斤骤然下降到91公斤。
然而,他的所有幻想终究破灭,最后的判决终于下来了——绞刑。希望彻底破灭后,戈林最终决定选择自杀,而非面对他认为毫无尊严的死亡方式——绞刑。1946年10月15日晚上,戈林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即将来临,周围的嘈杂声和灯光让他从迷茫中清醒过来。在那黑暗的监室中,戈林伸手摸向藏在衣角的毒药瓶。
当时,守卫的步伐越来越近,铁门前的灯光亮起,钥匙的声音在空中回响。美军军官哈罗德·约翰逊回忆称,戈林从晚上10:30开始,便侧躺着,面朝墙壁,双手压在脸上,仿佛在沉思。过了一会儿,约翰逊发现戈林的一只手臂突然垂落,身体也显得不再有生气。约翰逊检查了时间,已经是晚上10:44,他立刻叫来其他看守和监狱医生。医生检查后无奈摇头:戈林已经死了。
消息传开后,美英苏法四国的代表赶到监室,但他们的心情非常沉重,因为他们知道,戈林已经逃避了惩罚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苏联代表突然向戈林的尸体猛扇耳光,震惊了其他人。美英法代表忍不住问道:“你在做什么?”苏联代表冷静地答道:“我想确认他是不是装死,看来他是真的死了。”戈林在监视下服毒自杀,令人困惑的是,怎么向全世界解释这一切?
当大家打开盖在戈林身上的毯子时,他们发现戈林的肚子上放着一个信封,里面装着四封遗书。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在其中一封遗书中,戈林竟然为监狱狱警辩护,称自己是将毒药藏在一罐发霜里带进监狱,并且不断更换藏毒的地方以躲避检查。他坚持认为,自己死于毒药中毒,不能怪罪于监狱管理人员的失职。
戈林的最后一封遗书令人感慨万千,不禁让人想起那句俗语:“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”但如果早知今日,为什么当初会如此为难自己?看看其他的纳粹高官,如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,战后不也照样活得好好的?
图源网络,侵删。
作者:二战靓妞迎客松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